对照组
给予常规胸部物理治疗,包括翻身、体位引流、叩背、机械震颤、吸痰等。
(1)体位引流:根据患者胸部平片与耐受情况,协助患者采用侧卧位、俯卧位、头低脚高位等不同体位进行引流,每2h一次,15~30min/次。
(2)叩背:将手成弓形叩背部,避开脊柱与。肾脏,从第八肋以上,左右各拍5min,每2h一次。
(3)机械震颤:采用振动排痰机,频率200次/min,15~20min/次,每2h一次。
(4)吸痰:使用密闭式吸痰管,采用中心负压吸引行气道内吸痰,每次吸痰不超过15s,吸痰前,给予气道加温湿化,吸痰前后氧气浓度提高1~2L/min,必要时联合声门下吸痰,每2h一次。
干预组
采用基于气道分级管理策略的胸部物理治疗方法:参照Belton等[81气道分级评分表进行测评,包括咳嗽反射(o、4、6、8分)、分泌物黏滞度(o、2、3分)、分泌物量(1、3、4分),总分15分。根据评分结果分为A级、B级、C级、D级,不同分级的胸部物理治疗频率见表l,每24h评估一次患者气道分级情况,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物理胸部物理治疗频率。
观察指标
(1)呼吸功能:干预前及干预1周后,比较2组患者潮气量(“VT)、呼吸频率(RR)、吸气阻力、气道平台压、气道峰压指标变化。
(2)血流动力学:干预前及干预1周后,比较2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、二氧化碳分压、氧合指数/吸入氧浓度[P(O:)/Fi02)]指标变化。
(3)预后:包括呼吸机时间、重症监护病房(ICU)住院时间、总住院时间等。
(4)并发症:呼吸机相关性肺炎、肺不张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。